本篇文章3580字,读完约9分钟

我们的研究是互联网信贷和银行信贷如何互动,以满足地震灾难后的信贷需求。

我们都知道,网络信用经历了一轮爆发式的增长。我们截取了美国网上信贷发展的四个板块,每三年做一次测试。在发展初期,我们发现2007年网上信贷覆盖的地区主要是东西海岸等发达地区,但仅仅三年后,2010年,我们发现越来越多的地区被纳入网上信贷的服务范围。然后,在13年和16年,我们发现整个网络信用的发展有了更明显的增长。直到16年,我发现几乎所有的州都已经使用了网上信用。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经过十几年的网上信用发展,美国还有很多地区没有被网上信用覆盖,网上信用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灾后重建中的银行信贷和网络信贷

网上信贷的出现,实际上给借款人提供了一个不同于银行信贷的新选择。银行的目标客户群体往往服从非常明确的28法则,主要服务20%的高收入客户,而忽略80%的低净值客户,直接导致很多小微企业和低收入个人无法通过银行获得满足其需求的信贷服务。网上信贷的出现可以利用大数据等一些新兴的信息技术,结合一些积累的海量用户数据,有效突破传统金融机构的运营模式,从而有效解决传统金融机构的问题。比如支付宝积累了大量的用户数据,支付宝利用这些用户数据为其在线信用提供有效支持。我们发现,学者们开始研究网络信用和银行信用之间的关系,无论是竞争关系还是替代关系。

灾后重建中的银行信贷和网络信贷

然而,当前研究的难点之一是如何解决内生问题。我们知道地震是一个非常外生的事件。即使在科技发展的今天,我们仍然不知道它什么时候会发生。因此,地震等自然灾害是一种非常外生的信贷需求冲击,遭受经济损失的企业和个人的资金需求将得到显著改善。然而,地震过后,银行信贷和网络信贷的功能却大相径庭。居民会迅速从银行提取存款,以满足消费需求,但银行对受影响人群的信贷供应能力非常有限。通过我们的计算,发现当震感增加1度时,当地居民提取存款的需求会增加2个百分点。相比之下,虽然在线信贷不涉及存款业务,但它们能够更好地满足借款人的额外信贷需求,而不会降低信贷审查标准。我们发现,当地震感增加一次时,当地居民对在线信贷的需求将增加3到5个百分点。

灾后重建中的银行信贷和网络信贷

更有趣的是,我们进一步发现,在银行服务发达的地区,对网上信贷的需求实际上相对较低。在传统银行覆盖面较小的地区,网上信贷显著增加了灾后居民获得信贷的机会,人们将更加依赖网上信贷来满足资本需求。如果在二级震感地区,银行分支机构的数量减少千分之一,对网上信贷的需求将相应增加3到7个百分点,这个数字还会随着震感的增加而进一步增加。因此,我们认为,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网上信贷提供者和传统银行在满足灾后信贷需求方面的功能是互补的。

灾后重建中的银行信贷和网络信贷

我们选取了2007年至17年和10年间美国发生的80次地震作为外生信贷需求冲击,包括美国所有5级以上的地震。对于每一次地震,我们都确切地知道地震的震中在哪里,知道每一次地震的物理强度,最重要的是,我们知道每一次地震的震感。其实不同地震的影响范围差别很大。即使是物理强度相同的地震,其影响范围也有很大差异,因为不同地区的地质构造不同,每次地震的可能震源深度也不同。因此,我们不能简单地用一个地区到震中的距离来判断该地区是否受影响,受影响的面积有多大。这时候每一次地震的震感就给了我们一个非常准确的地震影响程度和范围的衡量指标,来衡量每一次地震中每个区域是否受到影响,受到了多大的影响。因此,我们可以用连续双差法来研究信贷需求将如何变化,银行信贷与网络信贷之间的互动将如何。

灾后重建中的银行信贷和网络信贷

【/h/】比如美国发生了两次地震,一次是2010年的加州,物理强度为6.5,另一次是2011年的弗吉尼亚,物理强度略低,为5.8。我们发现加州的地震影响面积小得多,基本都集中在加州,而弗吉尼亚的地震影响面积大得多,影响了美国近四分之一的陆地面积。通常测量地震影响范围的方法是画一个半径200公里的圆,比如以震中为原点,然后人们认为这个圆内的区域会受到这次地震的影响,而圆外的区域不会受到影响。对于加州地震,我们发现半径200公里的圆可以很好的代表加州地震的影响范围,但是如果把同样大小的圆放到我在弗吉尼亚的地震中,我们发现它远远不能代表地震的影响范围,远远小于实际的影响范围。因此,我们认为地震感可以更准确地测量哪些地区受到地震的影响,哪些地区受到的影响更强烈。

灾后重建中的银行信贷和网络信贷

网上信用的数据来自美国的借贷俱乐部。截至2019年底,该平台累计发放的网上信贷规模已超过500亿美元。网上信贷的数据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已受理的贷款,第二部分是已拒绝的贷款。对于每笔贷款,我们的数据记录了借款人的基本特征,包括借款人的地址、收入、信用评级、违约记录等。在我们的示例中,一个有代表性的贷款人年收入超过70,000美元,有15年的贷款历史和24个贷款记录。与此同时,我们发现约24%的借款人以某种形式违约。该图以2017年的信贷数据为例,描述了贷款人的信用评级分布及对应的贷款利率。我们发现大部分借款人都在F级以上,只有少数借款人的信用等级低于F级,如果借款人是a级,年化利率只有7~8个百分点左右,但是随着借款人信用等级的不断下降,利息成本也在上升。

灾后重建中的银行信贷和网络信贷

银行数据主要包括三部分。银行的分行信息和信用数据来自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的催款报告,存款信息来自FDIC的存款汇总表。信用数据主要包括消费信贷和信用卡贷款,这两项非常重要。

我们发现,在受地震影响更严重的地区,当地居民对网上信贷的需求大幅增加,包括接受贷款的数量和拒绝贷款的数量。但当我们看贷款的接受率时,发现地震对网贷的接受率没有显著影响。也就是说,地震确实是一次非常好的信贷需求冲击,但面对这样的信贷需求冲击,点对点贷款实际上保持了相对稳定的信贷审计标准。

灾后重建中的银行信贷和网络信贷

【/h/】那么我们想更详细的讨论一下,面对地震灾害后信贷需求的突然增加,网络信贷是否能够保持稳定统一的信贷审核标准。以受理的贷款为重点,我们发现贷款人的基本特征没有发生显著变化,也就是说,网上信贷机构可以保持稳定的信贷审计标准,而不是主观上提高或降低审计标准来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我们进一步研究每个被接受的在线信贷的规模和利率是否发生了变化。我们仍然没有发现任何重大变化,因为地震后借款人群体没有发生重大变化,所以面对相同评级的借款人,贷款期限应该不会有太大变化。

灾后重建中的银行信贷和网络信贷

下一步是我们研究的重点。我们想知道地震后网上信贷和银行信贷是如何相互作用的。我们做了一个互动项目,发现在银行密度较高、网络较好的地区,地震后对网上信贷的需求增长相对较小。也就是说,在这些地区,因为有完善的银行网络,当地居民在地震后可能会先寻求银行的帮助,只寻求网上信贷的帮助,而没有银行的帮助。所以从这里可以看出,地震之后,网络信用和银行信用起到了非常互补的作用。

灾后重建中的银行信贷和网络信贷

【/h/】地震后,银行如何帮助受灾居民和企业?第一个渠道是提供贷款,第二个渠道是提供提取存款。让我们具体看看哪个频道在工作。我们发现,地震后,无论该地区的银行网络是否发达,银行贷款都没有显著变化。真正改变和起作用的是存款。我们发现,地震后,在银行网络较密集的地区,存款明显减少,这意味着当地居民会主动去银行提取存款,用于震后恢复日常生活和生产活动。

灾后重建中的银行信贷和网络信贷

【/h/】文章的结论是,地震后银行信贷和网络信贷的功能差别很大,相辅相成。受地震影响的居民会迅速从银行提取存款,以满足他们意想不到的消费需求,但银行对受灾人民的信贷供应能力有限。相比之下,虽然网上信贷不涉及存款业务,但它们更能满足借款人的额外信贷需求,而不会降低信贷审计标准。作为灾区,在银行网络密度较大、银行业务较为活跃的地区,对网上信贷的需求较低。然而,在传统银行很少覆盖的地区,网上信贷大大增加了人们在灾难发生后获得信贷的机会,人们将更加依赖网上信贷来满足他们的信贷需求。

灾后重建中的银行信贷和网络信贷

虽然本研究侧重于地震等自然灾害,但对新冠肺炎疫情也有一定的相似性和借鉴意义。首先,像自然灾害一样,往往很难准确预测疫情的发生和发展。大多数人不会想到2020年初全球会经历如此严重的疫情危机,没有人能准确预测疫情会在哪些国家和地区爆发。所以疫情也是一个非常外生的事件。其次,疫情造成的停产也给企业和个人带来了非常严重的经济损失,显著增加了受灾地区的信贷需求。因此,疫情将给需求冲击带来重大信贷。

灾后重建中的银行信贷和网络信贷

我们的政策建议是,面对疫情,银行可以通过接受存款为小微企业的信贷需求冲击提供缓冲。通过从银行提取存款,可以快速满足部分资本需求。然而,就小额信贷的需求规模大、频率高、规模小、缺乏抵押贷款而言,传统银行可能无法做到这一点。与传统银行不同,网上银行不能接受存款,但贷款处理和承销程序的自动化使网上信贷能够在保持一致的信贷标准的同时为借款人提供更多的信贷供应,从而快速应对疫情后信贷需求的激增。因此,在疫情后重建中,应鼓励两类金融服务并行发展,优势互补,更好地帮助小微企业渡过难关,恢复运营。

您可以选择一种方式赞助本站
分享